梅花鹿屬于短日照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,其性活動帶有明顯的季節性。鹿的敏殖季節由白露(8月下旬到9月上旬)即光照時間由長變短時開始,到驚蟄(2月下旬到3月上旬)日照時間由短變長時結束,但主在集中在9—11月份立冬前后,人為結束繁殖。處于赤道地區的鹿敏殖無季節性。春夏季為鹿非敏感殖季節,母鹿卵巢、公鹿睪丸處于靜止狀態,也正是母鹿妊娠產仔期和公鹿生茸期,無性活動。
08-13
帶血茸的加工方法:(三)烘烤帶血茸的脫水主要靠烘烤,1~4水每天烘烤1次或2次。即每次水煮結束擦干即可烘烤,溫度70℃~75℃,時間2~3小時,每次烘烤結束,擦去油脂冷涼,送入風干室。帶血茸在烤箱內的放置,一般應平放,為了血液分布均勻,應在1~4水烘烤時中間翻轉一次。帶血茸在烘烤過程中,由于鹿茸中水分內擴散能力大于外擴散能力,水氣沉積于茸皮下,易造成膨皮。所以要經常觀察和檢查,一旦發現膨皮,應立即針刺放出氣體和液體,待鹿茸冷涼后在膨皮處墊上紙,用繃帶輕輕纏壓,然后繼續烘烤。
08-08
帶血茸加工,既要保持茸內的血液,又要脫水干燥,脫水的關鍵在烘烤。所以俗話說:加工排血茸在水工,加工帶血茸靠火(烘烤)工。但回水煮頭仍不可忽視。(一)水煮鹿茸經過封血等處理后,不用上夾,用布帶系在虎口主干部,手提著水煮即可。第一水的水煮時間比排血茸短,次數少,煮透即可。目的是使茸皮急驟收縮,壓迫皮血管排出皮血,使茸色鮮艷。水煮時不必如排血茸那樣帶水,只要有規律地前后推拉或左右晃動,稍稍晃動或不動即可。1.梅花鹿二杠鋸茸水煮時間梅花鹿二杠鋸茸水煮-排水,共2~3次,第一次水煮50~60秒鐘,間歇50~60秒鐘,再水煮50~60秒鐘,見鋸口中心將要流出血液即可結束水煮。2.梅花鹿三杈鋸茸水煮時間梅花鹿三杈鋸茸(包括畸形茸)一般也水煮-排水。首先水煮10~20秒鐘,檢查是否有暗傷并采取相應處理。之后,每次下水60~80秒鐘,間歇冷涼50~60秒鐘,連續3~4次,這時由鋸口中心流出血液即可結束水煮。因水煮次數少,時間短,所以不會破皮。3.馬鹿茸水煮時間馬鹿茸比梅花鹿茸體大,抗水力強,不論馬鹿茸三岔茸還是四岔茸,均首先水煮10~20秒鐘,檢查是否有暗傷并采取適當處理之后,每次水煮60~80秒鐘,冷涼60秒鐘,連續3~4次,見鋸口中心流出血即可結束水煮,準備烘烤。
08-07
帶血茸的加工方法:(四)風干帶血茸風干技術同排血茸,只是頭兩天應平放,兩天之后再掛放。
08-08
帶血茸的加工方法:(二)回水與煮頭帶血茸回水與排血一樣,1~3水需連日進行,不過帶血茸回水技術比排血茸難度大。因帶血茸頭水煮程度輕,茸皮尚未充分熟化變性,韌性低,容易破,尤其2~3水要十分小心。所以要求勤水煮,勤檢查,勤冷涼。馬鹿茸每次水煮40~50秒鐘,冷涼30秒鐘,梅花鹿茸每次水煮30~40秒鐘,冷涼30秒鐘,直至茸毛聳立,茸頭有彈性,有熟蛋黃香味為止,然后準備烘烤。三水可煮茸的上2/3,水煮仍需小心。水煮時間與二水相同或略長些。四水可煮茸的上1/2,四水之后,可煮茸的尖部,俗稱煮頭,煮頭的時間和下水次數不限,主要是把干硬的茸頭煮軟,進而煮至較硬且有彈性的程度。
08-08